inner-banner-4-reports

專業見解

中誠信國際總裁嶽誌崗:應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化ESG評級體繫

2024年5月31日

  中誠信國際總裁嶽誌崗5月28日在“中誠信國際2024年中信用風險展望&投資人服務峰會”上表示,現階段評級機構已逐步將ESG因素納入信用評級體繫,下一步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化ESG評級體繫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嶽誌崗介紹,債券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引導資金流向科創、綠色等重點領域、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新產品持續湧現,助力實體經濟直接融資。年內創新品種發行熱度繼續上升,對科技創新、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形成有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強化綠色金融市場政策的頂層設計和規範化製度建設,圍繞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繫、規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力度及加強重點領域綠色保險保障等方麵相繼出台製度舉措。

 

  嶽誌崗認為,隨著政策支持的加強、市場機製的完善以及國際合作的深化,未來綠色金融發展前景愈加廣闊。ESG評級作為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工具,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現階段評級機構已逐步將ESG因素納入信用評級體繫,不過我國ESG評級業務仍處於發展初期,下一步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化ESG評級體繫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說。

 

  嶽誌崗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開局起步平穩,GDP增速超出市場預期、生產需求主要指標穩中有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在債券市場風險方麵,違約風險整體可控,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及妥善處置依然是當下關注的焦點。

 

  展望後市,嶽誌崗認為,綜合考慮經濟增長有利因素與拖累因素的影響幅度,支撐經濟平穩運行的有利因素依然將在後續幾個季度中發揮作用。有利因素主要涉及全球製造業回暖下外需持續改善、專項債和特彆國債加快發行對基建投資帶來的支撐、服務消費或仍有一定韌性以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仍有發力空間等。

 

  在嶽誌崗看來,為更好地適應新形勢、落實新要求、發展新產品,評級行業需聚焦“新信用”,著力變革傳統評級理念,優化評級方法體繫,創新業務產品與服務。同時,評級行業應順應數字金融發展大勢,借助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繼續深化信用風險預警與評級體繫研發,強化金融科技在信用風險評估與評級預警的應用,提升評級預警能力。中誠信國際推出基於“違約概率測度”的Qe評級體繫,向市場提供穩定、可靠、統一且具有良好違約預測效果的信評等級與違約概率映射標準,有效提升評級預警能力,更好服務於投資者等市場參與各方的信用風險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