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充分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豐富綠色轉型金融工具,延長碳減排支持工具實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
延長碳減排支持工具實施年限將給哪些企業新的機遇?在推動碳足跡與國際接軌過程中,境外有哪些經驗可供參考?近日,中誠信綠金國際CEO兼中誠信亞太副總裁楊珺皓接受瞭21世紀經濟報道的專訪。他認為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減碳技術仍將獲得金融支持。在碳足跡認證方麵,當前內地與香港之間尚存在一定的壁壘,建立跨越境內外、統一高效的碳足跡認證體繫是未來趨勢。
楊珺皓 CFA,FRM,現任中誠信綠金國際CEO兼任中誠信亞太副總裁。此前,他是擁有逾十年金融業經驗的資深投資銀行家,曾在國泰君安證券、招商證券工作。楊博士擁有悉尼大學金融碩士學位、昆士蘭大學金融博士學位,為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減碳技術仍將獲金融支持
《21世紀》:如何看待《意見》中提出的能源、交通等方麵的量化轉型目標?
楊珺皓:《意見》對實體行業的轉型發展提出瞭較為明確的時間節點和任務目標,明確瞭要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我認為,推動鋼鐵、有色、石油、化工等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需要進一步推廣清潔生產的技術裝備,推動工業流程升級。同時,《意見》也強調瞭優化產業產能規模和布局,以國家標準引領和提升傳統行業升級,建立健全產能退出機製,這有利於遏製高排放項目的盲目上馬。
《21世紀》:延長碳減排的支持工具到2027年,會給哪些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楊珺皓:碳減排支持工具採用瞭“先貸後借”的直達機製,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相關企業發放的符合條件的碳減排貸款,按貸款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持。目前,碳減排支持工具重點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三個碳減排領域。我們預計與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減碳技術相關企業仍然會獲得較大力度支持。當碳減排支持工具延展到2027年之後,我們也相信有更多的金融機構會獲得碳減排支持工具的業務資格。同時,碳金融產品和衍生工具可以與國際接軌,特彆是與美國和歐盟的金融工具標準對標。
《21世紀》:如何看待《意見》提出製定轉型金融的標準?當前,國家層麵的轉型金融標準還未推出,標準製定存在哪些困難?
楊珺皓:轉型金融市場規模龐大,對實體產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目前,在轉型金融領域,市場期待在國家層麵能夠早日出台更為全麵的轉型金融標準。對於鋼鐵、水泥、建材、有色金屬、化工、航空、造紙等行業,目前業界還冇有統一的轉型路徑和標準,這也是轉型技術麵臨的挑戰之一。相關標準的製定需要上述這些實體行業,尤其是領軍企業以及行業協會的積極參與。
建立跨境碳足跡認證體繫
《21世紀》:香港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和內地有哪些異同?
楊珺皓:香港綠色市場的發展遵循瞭多重標準,其中主要包括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的Green Bond Principle和亞太貸款市場公會的Green Loan Principle。與此同時,境內市場則依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評估指引運作,這導致瞭兩地在監管體繫下的評估標準存在差異。在跨境業務中,我們亦會考量其他地區的綠色標準和目錄,如中歐共同分類目錄及香港的可持續分類目錄,併致力於推動這些標準的融合。我們堅信,統一的綠色及可持續標準對於資本市場意見的統一及投資決策流程的趨同至關重要。
香港在綠色概念上的探索早於其他地區,得益於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例如,很早以前當地開發商在樓盤及商業地產建設中就注重零排放設計,選擇採光用水等環保措施。此外,香港金融機構也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部分機構甚至設立瞭首席可持續發展官(CSO)職位以及設立專門的綠色金融評審委員會,以推動全行貸款投放及資產配置的綠色化。從董事會層麵開始的要求設置,不僅體現瞭良好的公司治理標準,也彰顯瞭香港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深度布局與高度重視。
《21世紀》:在產品碳足跡方麵,香港有哪些經驗和做法可供內地參考?
楊珺皓:在碳足跡認證方麵,當前內地與香港之間尚存在一定的壁壘。由於香港市場的國際化程度高,其認可的認證標準已融入歐盟體繫,許多認證機構在完成碳核算後,能夠直接與歐洲碳交易所對接,甚至吸引歐盟ESG基金的投資與認購。然而,隨著綠色金融的不斷發展,我相信未來會逐步建立起一個跨越境內外、統一高效的碳足跡認證體繫,這是綠色金融領域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方向。
《21世紀》:跨境認證具體的實現難度有哪些?
楊珺皓:境內外在綠色金融標準上存在差異。內地有獨特的分類目錄體繫,而香港以往多遵循國際認證體繫如ICMA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綠色債券原則。但今年5月,香港也發布瞭本地分類目錄。認證標準上,內地及香港與國際在行業覆蓋上存在顯著差異,內地碳資產能否獲得境外投資人認可,尚需時間驗證。
《21世紀》:對於企業做好產品碳足跡管理有何建議?
楊珺皓:大部分企業在範圍1和範圍2領域可能已經做得相當完善。但在範圍3層麵,獲取上下遊企業的數據獲取性和可達性方麵還是比較難。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在供應鏈條上的話語權和控製力度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作為獨立第三方來做這件事情,相對來講會更加客觀公正。因為我們更能從一個專業的角度與上下遊企業交流,在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情況下獲取數據併將這些數據轉化為可披露的標準。這也是大部分企業的主要痛點和難點,也是我們價值服務的核心所在。
《21世紀》:如何評價內地和香港的綠色金融發展?
楊珺皓:香港特區政府正大力推行補貼計劃,旨在打造綠色金融中心,吸引瞭眾多中資發行人前來融資。美元融資成本可能因美聯儲降息而下降,香港綠色金融融資額預計將顯著增長,預示其成為綠色金融中心的大趨勢。與此同時,內地綠色金融也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及深圳、上海交易所不斷推出綠色債券和專項貸款等創新產品,監管層積極推動。同時,內地金融機構也開始主動布局綠色貸款和綠色投資,設立專門部門或機構進行統籌配置。這一過程不僅促進瞭資本市場的綠色化發展,也讓融資人和借款人受益,推動瞭內地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